张海燕:一种盐碱地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方法
说明书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碱地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方法,在盐碱地采用耐盐碱甘薯新品种济徐23,灌水压碱、深耕断碱、增施有机肥和氮肥、地膜覆盖、适时晚栽、施用腐植酸钾肥料、生根粉浸苗、前期化学调控促秧一系列技术手段,解决0.3%~0.5%的盐碱地甘薯栽培保苗难、发育迟缓、产品质量差、产量低的问题,实现中度盐碱地甘薯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统一。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与传统栽培方法相比,普通品种的裸地和地膜覆盖栽培方法在0.30%以上的中度盐碱地很难生长,即使生长也几乎不能获得高产。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实现了甘薯在中度盐碱地的高产、优质生产。
技术背景:
据统计全世界的盐土约占陆地面积的1/4到1/3,在我国从滨海到内陆,从低地到高原都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盐碱土壤。我国盐碱土的总面积约有5亿多亩,其中已开垦的有1亿多亩,还有3亿多亩盐碱地等待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有大量的荒盐碱地,仅山东省东营市就有500万亩,其中60%以上属于轻中盐碱地,含盐量在0.2%~0.5%之间。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能源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甘薯作为经济作物和能源作物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甘薯是不耐盐碱的作物,虽然品种间耐盐性存在差异,但多数不耐盐品种在含盐量高于0.30%的土壤中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
目前盐碱地甘薯生产主要途径就是先进行盐碱地改良后再进行甘薯种植,盐碱地改良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灌水冲压盐碱,种植耐盐碱作物降低盐碱度,大量使用农家肥、利用盐碱改良剂等,这些方法主要的缺点就是改良效果慢,并且成本很高。
目前的甘薯栽培主要模式为:(1)施肥。一般以磷钾肥为主,每亩用硫酸钾15~20公斤左右,少施或基本不用N 肥。(2)起垄。薯苗栽插前7~10天起垄,个别种植户根据土壤墒情甚至提前1个月起垄。(3)适时早栽。为获得高产,山东一般在断霜后栽插,多集中在5月1日前后。但是在盐碱地条件下,上述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过早起垄导致盐碱上移。起垄后随着水分蒸发,土壤盐碱通过土壤毛细管快速上升到垄面,土壤盐分上升影响薯苗成活率和中后期生长。(2)盐碱条件下甘薯生长缓慢,土壤缺N会更加影响甘薯茎叶生长速度,地上部生长量不足导致土壤蒸发量加大,盐分上移后抑制生长;(3)盐碱土壤升温慢,过早栽插土壤温度低不利于甘薯发根缓苗。(4)露地裸栽土壤水分蒸发量大,盐碱上移,不利于甘薯生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盐碱地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盐碱地采用耐盐碱甘薯新品种济徐23,灌水压碱、深耕断碱、增施有机肥和氮肥、地膜覆盖、适时晚栽、施用腐植酸钾肥料、生根粉浸苗、前期化学调控促秧一系列技术手段,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耐盐甘薯新品种济徐23:该品种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合作育成,2010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茎蔓生长势中等,分枝数中等;皮色紫红,肉色洁白;突出特点:耐盐、耐涝、抗旱、高产、淀粉含量高,丘陵旱薄地春薯淀粉率在23~25%,烘干率和淀粉率比徐薯18高2个百分点左右,薯干平整洁白,淀粉白度高,高抗甘薯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黑斑病抗性较弱;平原肥地种植鲜薯产量仍可达2500~3000kg;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植,鲜薯亩产2656.6kg,薯干亩产777.04kg;
(2)灌水压碱:栽前7~10天,用淡水对盐碱地进行浇灌,使耕层土壤在浸泡条件下保持24h,将盐碱压到耕层以下;
(3)增施有机肥和氮肥:当土壤表面淹灌水分自然下渗后,地面能进行田间操作条件下,撒施腐熟的农家肥6~8m3/666.7m2、尿素15~20kg/666.7m2;
(4)深耕断碱:在施肥后对田地进行深翻,深度为30~875px,破坏土壤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盐碱向耕层的渗透;
(5)起垄、覆膜:深翻后进行平整、起垄,垄宽85~2375px,垄高25~750px,垄面宽20~750px;起垄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垄表面,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上移,并在膜下铺设滴灌带;
(6)适时晚栽:盐碱土壤升温慢,影响薯苗成活率,因此盐碱地甘薯适宜栽插时间为5月10日左右,此时土壤温度高,有利于甘薯发根缓苗;
(7)施用腐植酸钾肥料:栽插前破垄施入腐殖酸钾40~50kg/666.7m2,所述腐殖酸钾中氮∶磷∶钾的比例为8∶8∶20,腐植酸的含量为5%,提高盐碱地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8)生根粉蘸根:利用生根粉进行蘸根,提高甘薯在盐碱地的栽插成活率,成活率提高20%左右;
(9)扦插:在薯苗蘸根后进行栽插,每垄栽插1行,株距为23~700px,栽插时注意尽量减少对地膜的破坏,扦插后及时覆土封住扦插口;
(10)膜下滴灌:扦插后,利用已经铺设的滴灌带进行膜下滴灌,保证秧苗成活,缓苗后20天浇一次水,15天后再浇一次水,此后每隔10天浇水一次,直到收获,全生育期灌水量360m3/666.7m2;
(11)化控促秧:栽后20~30天,用浓度为30~50mg/L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进行叶面喷施,每666.7m2喷施30kg,促进甘薯地上部的生长,增加光合面积,为高产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