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一种紫甘薯的栽培方法及加工紫甘薯全粉的方法
说明书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甘薯的栽培方法及加工紫甘薯全粉的方法,属于甘薯栽培及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改变用于浸种的甲基托布津水溶液的浓度、薯苗栽插时间和密度、施肥种类及用量、抑制剂的种类和浓度,从而获得了一种新的栽培方法。本发明的栽培方法,鲜薯亩产量2200kg 以上、大中薯率90.3%以上、花青素含量120mg/100g 以上、淀粉含量31.1% 以上,以该栽培方法收获的紫甘薯为原料制备紫甘薯全粉收率达41.6% 以上。本发明采用蒸煮、制泥、干燥、粉碎的方法,将甘薯切片,经过漂烫、冷却、蒸煮、制泥、干燥、粉碎、筛分几个阶段获得紫甘薯全粉,克服了传统工艺中护色不当引起的色泽差的弊端,使加工出来的产品色泽艳丽、分散性好、吸水性好。
技术背景:
甘薯作为一种理想的生理碱性食品,能中和米、面、肉、蛋等所产生的酸性物质,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用甘薯全粉制作的冷饮、糕点、面食等,除含有食品本身的营养成分外,还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为甘薯的食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目前已公开的甘薯全粉制作专利技术有:速溶紫甘薯微胶囊全粉、微波真空干燥制备紫甘薯全粉、甘薯营养全粉的制备、甘薯全粉的制备、全细胞甘薯全粉生产新技术等,上述技术归纳起来包括如下步骤:清洗、去皮、切丝片丁、护色、干燥、粉碎、包装。
目前生产中紫色薯肉甘薯品种很多,但适合加工紫甘薯全粉的紫薯品种非常缺乏,优质紫甘薯全粉要求原料薯花青素和淀粉含量高。济紫薯1号甘薯是至今为止公认的最适于加工紫甘薯全粉的为数不多的紫色甘薯品种之一。济紫薯1号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原系号为济02146,2012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济紫薯1号。该品种顶叶绿,叶色绿,叶长心形偶带褐边;蔓中长、粗细中等,蔓色绿,地上部生长势中等;薯形下膨纺锤,结薯整齐,薯皮黑紫,薯肉呈均匀的黑紫色。但是,本发明之前,并没有现有技术公开专门适用于济紫薯1号的种植方法。而采用现有的紫甘薯的栽培方法栽培济紫薯1号,则存在以下问题:收获后的商品薯生产的紫甘薯全粉,不仅存在色泽差、分散性差、吸水速度慢等缺陷,而且其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等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另外,有关试验表明,利用传统方法生产紫甘薯全粉,营养价值损失约25%,由此影响了紫甘薯全粉的食用效果和加工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紫甘薯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选用济紫薯1号作种薯,用70%甲基托布津的700倍水溶液浸种薯10min,然后以20kg/m2的排种密度于苗床培育;
(2)栽植:当薯苗高度为28-825px时,剪取薯苗上部15-500px,于5月1-7日进行栽插;栽插密度为3350株/666.7m2;
(3)施肥:土地起垄前,每666.7m2土地施用生物有机肥142kg、腐殖酸钾肥42kg;所用腐殖酸钾肥中,氮:磷:钾=8:10:20,腐植酸的质量含量为5%;
(4)管理:栽植薯苗后的第50天、60天和70天各喷施一次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每666 .7m2土地喷施38g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兑30 kg水;所述烯效唑可湿性粉剂的有效成分质量含量为5%;
(5)收获:农历节气霜降之前完成收获。
2 .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栽培方法收获的紫甘薯为原料,加工紫甘薯全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去皮:紫甘薯用蒸汽去皮机进行去皮,蒸汽压力为0.8-1.2MPa;
漂烫:去皮后的紫甘薯用螺旋式漂烫机进行漂烫,漂烫温度65-80℃,漂烫频率55-65Hz,漂烫机转速35-45r/min,漂烫时间为12-16min
冷却:漂烫后的紫甘薯用螺旋式冷却机冷却至20-25℃,冷却温度25℃,冷却频率50Hz,冷却机转速40r/min,
蒸煮:冷却后的紫甘薯用蒸煮机进行蒸煮,蒸煮温度92-95℃,蒸煮频率30Hz,蒸煮机转速25r/min,蒸煮时间30min;
蒸煮后的紫甘薯依次经过制泥、干燥、粉碎后即得产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紫甘薯全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去皮步骤中的蒸汽压力为1.0MPa。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紫甘薯全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漂烫步骤中,漂烫温度为70℃、漂烫频率60Hz、漂烫机转速40r/min、漂烫时间为:15min。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紫甘薯全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蒸煮步骤中:蒸煮温度为95℃。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305号